首页>新闻中心>用户行业

2020年制造业稳增长启幕 地方竞相布局

2020-01-15 11:15:00

  新型基建投资新政将出,一批重大内外资项目落地在即
  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和振兴实体的大梁,2020年制造业稳增长大幕已经开启。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,再到相关部委年度工作会议,力挺制造业发展频频被强调。多地也将制造业发展置于2020年经济发展核心位置,纷纷制定发展路线图,或致力于提高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,或瞄准打造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世界级产业集群,制造业发展竞速赛已然打响。
  更大规模的制造业投资也有望加快启动。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获悉,在吸引制造业投资方面,下一步我国将出台用地、用能等一揽子新政,推动一批制造业重大内外资项目加快落地投产。此外,围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,推动智能制造、绿色制造等,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新政正在加紧酝酿,有望近期出台。
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时,“制造业”和“先进制造”共被提及五次之多,包括“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”“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”“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”等。今年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,确定促进制造业稳增长的措施,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盘。2020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,聚焦智能制造、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,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以及引导外资投向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。
  地方层面也在加快行动,紧锣密鼓谋划制造业稳增长新举措,近期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释放出明确信号。1月13日召开的湖南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,将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列为2020年省重点工作清单首位,提出创新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,努力提高制造业占GDP的比重,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.5%。其中包括大力培育工程机械、轨道交通装备、中小航空发动机等世界级产业集群,壮大消费品工业集群,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地。
  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切实增强工业经济支撑能力当作2020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,提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增长5%以上的目标,其中省属口径汽车产业产值力争增加200亿元。
  “各级政府已将制造业稳增长置于2020年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。”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远对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表示,制造业稳增长有利于激发经济活力、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。同时,制造业也是高科技发展的基本载体,制造业稳增长对于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。
  “当前制造业稳增长的核心并非总量扩张,而是结构优化。制造业稳增长需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,优化制造业结构,提升制造业长期、可持续增长的韧性和潜力,完成制造业从大到强的转型。”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表示。
  大规模制造业投资正蓄势推进。1月7日召开的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工作会议提出,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,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力度,让技术改造成为全省“稳投资”“优结构”的坚实支撑。近日,江苏省南京市175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,总投资1413亿元。
  其中,集成电路、新能源汽车、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,无论是项目个数还是年度计划投资,都占到半壁江山。
  据悉,下一步我国还将持续扩大制造业开放,完善规划、用地、用海、能耗等政策,推进制造业重大内外资项目尽快落地投产。
  “中国正加速产业转型升级,制造业投资将大幅提速。加大高端制造业投资力度也可以避免传统刺激所带来的产能过剩,进一步提升投资效率和水平。”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表示。
  在推动制造业重大内外资项目落地方面,林致远指出,要让投资主体形成可预期的政策环境,在改善营商环境、扩大对外开放、减税降费、法治化等方面多下功夫。
  章俊认为,未来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和相关法律,进一步推动重大制造业外资项目落地,打造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。此外,加快规划自贸区用地或其他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,从区域功能定位的角度提前对产业用地进行规划,充分发挥制造业产业集群效应。
  值得一提的是,围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,有关部门正在酝酿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,有望近期出台。
  “目前新型基建更多集中于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、物联网等满足制造业创新升级的领域,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更强的创新特征。这就要求未来配套的投资支持政策,在落实好财税、金融政策的同时,加大关键基础材料、核心零部件等研发和创新力度,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建设;进一步优化支持创新的营商环境,尤其是推进投资领域的法治环境、市场环境改革,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。”刘哲说。
  “新型基建投资支持政策应涵盖多个方面。”章俊表示,尤其要改善包括市场准入在内的新基建投融资环境。一方面,加大资金支持力度,在专项债和银行配套融资层面提供定向政策倾斜;另一方面,加大直接融资,推动新基建相关企业上市,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新基建项目的支持作用,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。(作者:班娟娟 钟源)
 

来源:经济参考报

编辑:网站实习1

版权说明

【1】 凡本网注明"来源:中国冶金报—中国钢铁新闻网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。媒体转载、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,需经书面授权。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《中国冶金报—中国钢铁新闻网》及作者姓名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【2】 凡本网注明"来源:XXX(非中国钢铁新闻网)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【3】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,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、法规,尊重网上道德,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。
【4】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。电话:010—010-64411649
品牌联盟
  • 燃烧装置2.gif
  • 湖南华菱集团.jpg
  • 山东钢铁集团.jpg
  • 1_看图王.png
  • W020190430461031429831.jpg
  • 首钢.jpg
  •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.jpg
  • W020130618825601874406.jpg
  • W020130618825602778336.jpg
  • W020130618825603702632.jpg
  • W020130618825617201098.jpg
  • W020130618825606679805.jpg
  • W020130618825607505186.jpg
  • brand04.png
  • brand06.png
  • brand05.png
  • brand03.png
  • brand02.png
  • brand01.png
    read_image.gif

    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:100029 电话:(010)64442120/(010)64442123 传真:(010)64411645 电子邮箱:csteelnews@126.com

    中国冶金报/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: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:010-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:guisheng.yang@dachenglaw.com

   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